数字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与交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与过去相比,这个时代在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呈现出了许多独特的特点。首先,数字化技术使得文化传播的途径更加广泛和便捷。过去,文化的传播
文:辛增
从我记事起,民国时期著名评剧演员,每当秋去冬来,饰演青衣、花旦,爷爷就从落满灰尘的棚顶上,是评剧“新派”的创始人,小心翼翼地取下那个泥火盆儿,她6岁就开始学京剧,他把泥火盆儿扫了又扫,13岁学评剧,擦了又擦,15岁就担任了戏剧主演,露出它那黒黄而又光亮的颜色。泥火盆打得精致,被称为“评剧皇后”。1945年后,样式美观,新凤霞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放在炕上,总政治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便是一个别具一格的装饰品。爷爷又从棚顶上的犄角里取下多长的纸梱,评剧院演员,轻轻慢慢地剥着一层一层的破纸,最后展现在我眼里的是泛着青色光亮的铁火铲子和铁火筷子。铁火铲子小巧玲珑,铲把的端头坠着一个圆圆的铜环儿。铁火筷子俏丽秀气,用精美的铜链儿将两根筷子连在了一起。铁火铲子和铁火筷子的直杆那段,是铁匠在锻造时,还扭上了一串匀称的麻花形,这就又在锦上添了美。这便是我们家冬天泥草屋里取暖的设备。年年我都不错过这个机会,围着爷爷身前身后巴着眼睛看,因为有意思而吸引了我。爷爷一边做着这些,一边很有兴致地给我讲关于泥火盆儿的事儿,我虽然沒往心里去,但也觉得有趣儿。这个泥火盆儿给我们的泥草屋生了辉,添了活气。妈妈立刻把烧出的火炭从灶坑里用铁锨扒出来,倒进泥火盆儿里,顿时屋里温暖无比。坐在炕上的奶奶,麻利地挖上一锅子关东烟,就着红火炭点着,轻轻慢慢地吸,就像品着生活的甜美味道,火光映着她的脸,笑的是那样开心。每到清明节一过,天气暖和了,爷爷就把泥火盆儿又精心地收了起来,放回了原处。就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履行着这个不变的程序。爷爷去世后,这套活就由爹接了下来。怪不得爹是爷爷的儿子,当爹把泥火盆儿从棚顶上取下来时,表情和动作同爷爷一模一样。
乡土散文:泥火盆儿
这泥火盆儿在我们家多少年了我不知道,几代人用过了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冬天给全家人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祥和,带来了乐趣,还记得,爷爷奶奶和爹妈多少回告诉我和妹妹要好好保护它,千万不能弄坏了它。
冬天,每当爷爷从山里趕着牛爬犁回来时,他的胡须因呼吸结上了冰块,奶奶立刻用火铲儿拨开复灰,露出红红的火炭来,把胡须上的冰块烤化,奶奶又给爷爷点上一袋烟送进嘴里,爷爷笑,奶奶也笑。爹在外面干活回来了,便把冻的僵硬皴裂的手涂上獾子油笼在火盆儿上烤,屋里便流动起一股香味儿,奶奶看着爹的手,心疼的直咝啦。奶奶整天盘腿坐在泥火盆儿旁,笑咪咪地叼着旱烟袋,拨弄着火炭,好像这就是她的活儿,我闻着屋里又香又辣的烟味儿,有一种家的感觉。有时妈妈有了空,也坐在火盆儿旁,给奶奶点上一袋烟,说些家常的话儿,泥火盆儿就像是家人们的活动中心。
我和妹妹用泥火盆儿炒黄豆粒,烧土豆,烧地瓜,蹦爆米花儿。泥草屋又增添了快乐和香气。奶奶看着我和妹妹香甜地吃着,幸福地笑。每当晚上我躺在热热的被窝里,妈妈便拿起我的棉裤棉袄,坐在火盆儿前,为我捉虱子。我瞅着妈两个拇指盖都掐红了,可能疼得就不掐了,便把捉到的虱子一个一个地扔进泥火盆儿里,把虱子烧的叭叭脆脆地响。真的挺好听。妈说:“这孩子,肉太甜了,虱子也喜欢吃,你们看,一窝一窝的。"爷爷笑着说:“虱子多了不咬人。"家都笑了。奶奶说:“拿到外面冻一宿,就都死了,早晨用笤帚一扫,就都掉了。"真的,第二天穿上,就没有虱子的爬动感了,也不觉得咬了。
乡土散文:泥火盆儿
每当晚上,爷爷和奶奶坐在泥火盆儿前,拨弄着火炭,抽着关东老旱烟,给我讲着山里的故事,听着老北风抱着冒烟雪呼喊着拍打窗户纸,我听着听着就睡了。当我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爷爷便用铁火铲子拨开火盆儿上的复灰,映出一片火炭的光,把黑咕隆咚的泥草屋照得通亮,立刻有股热流在屋里流动开来。爷爷便挖上一袋关东烟,用铁筷子夾起一块火炭点着,轻轻地吸着品着,烟油子发出嗞嗞啦啦的响声,抽几口又送到奶奶的嘴里,奶奶便有滋有味地咂着嘴儿。我说:“爷爷奶奶,怎么不睡觉呢。"奶奶说:“人老了,觉也少了,睡点就够了。"爷爷奶奶便舒心地笑。后来我想,那泥火盆儿就是爷爷和奶奶的乐趣,享受着幸福的晚年。我闻着又香又辣的烟味儿,听着那嗞嗞啦啦的烟油子声响,又回到了梦中,别有一番冬天里春天的的味道。
自从我到外地念书以后,便离开了故乡的泥草屋,也离开了那个每到冬天使我难忘的泥火盆儿。但每逢寒假回家过年,一进屋,就看见放在炕上的泥火盆倍觉亲切温暖,见爷爷奶奶和爹妈坐在热炕上,围着泥火盆儿抽着旱烟喝着水唠着嗑,妹妹高高兴兴地在地下忙活着,顿觉家的温馨。奶奶立刻拽过我的手,说:“看,冻得冰凉,快烤烤。"全家人都笑得舒心愉快。妹妹又从泥火盆里扒出烧熟的土豆和地瓜,送到我的眼前,那又甜又香的感觉,享受的是家的温情滋味儿。
在年午夜,妹妹烧了一泥火盆儿旺旺红红的火炭,更增加了年的气氛。我在泥火盆儿上温了一小铜壶关东小烧,全家人会喝酒的还是不会喝酒的每人都斟上一盅,轻轻的酌,细细的品,便在心里泛起团圆的浓浓的人生真谛。这场面现在还浮现在我的眼前。
乡土散文:泥火盆儿
后来我参加工作了,下乡开始吃百家饭。寒冷旳冬天,看到社员家的炕上,也放着火盆儿,都是破保险盆子装着火炭,就是有的人家是用泥打的火盆儿,也是粗制滥造,一点也不精致,哪跟上我家的泥火盆儿那样古色古香。
后来我回家过年,见爷爷奶奶和爹妈仍然围坐在热炕上的泥火盆儿旁,拨弄着红红的火炭抽着烟喝着水。妹妹说:“哥,全村都按上了土暖气,咱家也按了,可老人就是离不开灰土暴尘的泥火盆儿。"再后来爷爷奶奶和妈先后去世了,我爹在去世前,对我和妹妹说:“把泥火盆儿给我带走吧。"我们满足了爹的心愿,随葬了。
从此,泥火盆儿便在我们家里消失了,也已经完成了那个时代的使命,成为了历史。不过,难忘的泥火盆儿,永远放在我的心房里,它装着我的童年,装着我们家几代人的温暖,祥和,亲情,快乐和浓浓的韵味儿。
乡土散文:泥火盆儿
IT百科:
放平板电脑落地的架子怎么安装 电视机cpu配置怎么看 游戏多开显卡怎么调整性能
网者头条:
复古古董相机推荐哪款 庆祥阁字画竞拍多少钱一盒 成品翡翠怎么买 玉石有裂痕怎么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