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爱收藏文化网 >> 人文

进古庙休息民国时期的一块银元,能买到多少东西?古人走

对于经济史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可是当你身处到坟墓旁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明末白银才开始成为社会合法货币,总是会觉得害怕甚至背脊发凉。但是老一辈的人却说“宁可野宿荒坟,而银元则就更迟了。在乾隆五十八年才开始铸造“乾隆宝藏”银币,不可夜居古庙”这是为何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的“庙堂”和我们通常理解的寺庙是不一样的,战争后,寺庙一般主要是用来供奉神佛的,随着国门开,所以一般来说寺庙中还会居住着相关的信徒,白银外流严重,比如说和尚还有导师,清引进外国铸币机器,这是他们进修的地方,仿照西方银币样式铸造,但是寻常的庙堂往往是没有人居住的。而在古代除了信奉神佛之外,才开启了我国银元流通的历史。

毋庸置疑,还会信奉已逝去的先祖,白银是硬通货,所以严格的定义,比纸币更有交易价值。民国是我国银元盛,使用最为广泛的时期。今天聊个有意思的话题,在民国时期,一元洋能够置办些什么东西呢?

鉴于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这里讨论的时间范围以清朝灭亡至全面抗战爆发前25年的时间内为准绳,地域范围以当时主要城市北上广为研究目标。要弄清楚当时的物价,首先得先搞明白民国时期的收入水平。

以工商业最为发达的上海为例,二三十年代上海工人月工资在20个银元上下,技术工人、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家庭月收入超过50元,达到小康水平;医生、记者、作家、律师、学教授,个人月收入一二百元,可以生活的很滋润了。

那时是文学的黄金年代,鲁迅、胡适等佬自不必说,平均一个月的稿费、版税就有上千元,1928年底,亚东图书馆曾经给胡适一份账单,从账面上看版税和酬劳两分合计多达29000多元。其他作家如茅盾、郁达夫、老舍、田汉、曹禺等人基本上是全职写作,靠稿费为生。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聊聊当时的物价。按照《1918-1980年北京社会状况调查》,上世纪20年代北京一个四五口人的劳动家庭,每年伙食费132.4银元。当时一个标准家庭的贫困线定位在每月收入10银元以下。毕竟在当时,银元的购买力还是很充足的,1911年到1919年,1银元可买30斤上等米,8斤猪肉,10尺棉布。到了二三十年代,一银元仍可买16斤米,四五斤猪肉,6尺棉布,120个鸡蛋。

那时的上海是远东第城市,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据《上海工人运动史》披露,1927年的上海:猪肉1斤0.28元,肥皂1块0.05元,1盒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鸡1斤0.37元,豆油1斤0.19元,盐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外地人来上海,在一般地段,带有电灯与自来水的套房,每月价格在5至10元之间。

再看南边的商业巨埠广州,朋友间请客吃饭,定一桌不含酒水的饭席,概需要花费10-20银元,如果是喝茶的话,那就很了,“五分”一盅茶售价0.05圆,“二毛室”一盅茶售价0.2圆;情侣看一场电影只需花0.3-0.8圆。

市面上热销的“生隆昌”牌婴幼儿奶粉,零售价是每公斤0.1圆,比现在任何一款国产奶粉都要便宜得多,更关键的是没有添加剂。穿衣方面,做一套中山装5元,买一双皮鞋,价格8-12元。

如上所述,上面介绍的都是城市的生活物价,难免挂一漏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一,在广农村或偏远山区,银元的购买力可能还要更高一些。

当时的一块洋,放到今天,其购买力相当于100-150元之间,可能在某些消费场合还要更高一些。不知家怎么看待呢?

标签:银元



IT百科:

信号塔 交换机怎么用手机连接 怎么在一个光猫上接两个路由器 怎么知道WiFi连了


网者头条:

佳能相机电池手柄怎么用 曲靖圆通寺什么时候开放 怎么去打马赛克的照片 多张自拍照片适合什么音乐


王哲博客:什么人可以看到我的微信视频号 景德镇互联网seo优化

相关文章

人文情怀溢于文化创作

人文情怀的文化创作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稍纵即逝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创作,往往容易陷入表面化的商业化和功利性。可是,真正富有内涵和深度的文化创作,却离不开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源自对人性的洞察和探索,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