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市场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当代艺术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藏需求不断攀升。同时,网络购物平台的崛起也为当代艺术品的销售和交易提供了新的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这尊佛首,在豫、晋、陕交界地区,是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文物,曾建立过一个重要的——虢国。作为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它漂泊海外近一个世纪。杭教授,虢国经济发达、实力雄厚,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国宝呢?请您给家做个介绍。”
今年央视,其族人能征善战,刷屏的“国宝回家”特别节目中,创造了令人敬仰赞叹的灿烂文化。时过境迁,张国立请出了杭教授——北京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昔日的辉煌被历史湮没,两人用短短的3分多钟,但璀璨的虢国文化遗存,揭开了它的前世今生——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成为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后,映射着历史的光辉,终于回归祖国,展现着的风华。展览现场虢字最早出在殷墟甲骨卜辞中,首次在和我们见面,颔首微笑。
点击播放 GIF 0.0M
2月16日,杭侃现身北京鲁迅博物馆,做了一场线上讲座“天龙山石窟的历史与艺术”。而这尊佛首,如今也正在这里展出。
2月12日—3月14日,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首造像正式与国内观众见面。
“这是本来我准备的第一稿,和现场家听到的不同。”杭侃特意把自己的第一稿放在讲座ppt里,“也留个。”
我们来看看原版——
这件文物是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的佛首。第8窟完成于隋代,是天龙山石窟中规模最的洞窟。
太原古称晋阳,在南北朝东魏、北齐时期和隋唐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东魏和北齐的陪都,唐王朝的北都。
天龙山石窟就开凿于东魏北齐和隋唐时期,所以天龙山石窟的艺术水平非常高,被称为“天龙山样式”。可惜的是,天龙山石窟在上世纪20年代遭到规模破坏,头像被盗割殆尽,许多佛首流失日本。
这尊佛首由旅日华人张荣无偿捐献给文物,2020年12月12日回归祖国,也是第一尊从日本回归祖国的天龙山佛首。
说到这里,关于天龙山石窟的开凿,钱报记者再补白几句。
东魏时期,丞相高欢进据晋阳期间,在天龙山地区修筑避暑行宫,并开凿石窟,这就是天龙山石窟的雏形。
直到北齐亡于北周之时(577年),天龙山石窟的修建已经小有规模,而此后的隋唐五代,数代当权者继续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寺凿窟。比如,隋代杨广为晋王,继续开凿,唐代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
天龙山外景 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提供
因此,天龙山石窟历经北齐、隋、唐等不同时期的开凿,前后历经约1000年。石窟规模不,共计33个洞窟(主区25窟),分布于东西两峰南坡峻峭的山腰间,但属灰白色砂质岩,易雕凿,也易风化。
天龙山石窟可以分为两个区域,即半山腰的东西峰洞窟主区和山脚溪谷旁的千佛洞区。
杭侃特别提到,他原本想在上讲的最后一句,其实不是我们这次看到的版本,“我加了一句带点感情的话。”
我们在上,听到他介绍这尊佛首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
“这尊微微含笑的佛首,见证了天龙山石窟精湛的艺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物标本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被鉴定为一级文物。”
讲座里,杭老师第一次晒出了那句带感情的原版——
我们在鉴定的时候围绕着这尊佛首反反复复地看,从哪个角度看,她都颔首微笑,非常打动人。
“我很舍不得这句话,不过最后上央视还是改成了比较文绉绉的。”杭侃说。
为什么舍不得?
那是杭侃第一次见到这尊佛首,2020年12月14日,也就是它从日本回到祖国后的第二天,12月14日,杭侃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库房见到了它。
12月14日,文物组织来自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学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学美术学院的专家开展实物鉴定,安排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文物测试分析与健康状况评估。
杭侃是鉴定专家之一。
佛首回运。 文物供图 王卓然 马孝辰/摄
“我确实泪目了。看到这尊佛像的时候,我就不是太平静。家说,这种笑,好像跟你有交流,对这个世间很满意,我们围着它一直在照相,在这个小库房里,泪目的还有我们文物工作者。”
这是一件有生命的文物。
它的生命起伏、遭遇,来自它的“渡尽劫波”。
在这个春节假期,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关于天龙山石窟的背后故事,一个“天龙劫”。
我们在1922年出版的《天龙山石窟》中可以看到,外村太治郎当时拍摄的天龙山石窟造像头基本完好无缺。但两年后,在日本古董商“山中商会”驱动下,天龙山石窟遭到规模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造像头,甚至造像全身被盗运境外,现收藏于日本、欧美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破坏程度在石窟寺中最为惨烈,现在的天龙山石窟几乎没有一座佛像是完整的。
山中商会会长山中定次郎带人在天龙山石窟
但历尽劫难,它始终微笑,每个角度,都笑得如此美。
你完全不懂佛教艺术,但就是觉得它美。它代表什么,并不重要,我们被它的笑,感染了。
为什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专访杭侃教授,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钱江晚报:播出时,很多人被这尊微笑的佛首打动了,您第一次看到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现场?
杭侃:第一次看见佛首是在鲁迅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参加鉴定的还有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李裕群研究员、清华学美术学院的李静杰教授,都是做佛教考古的专家。鉴定就在库房里进行,保管人员取出之后放在桌子上,我们就围绕着佛首仔细看,都感慨它的微笑,很美,很打动人心。想到天龙山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劫难,很难平静,这么美的佛像,不知道那些盗凿的人是怎么下得去手的。
1号窟东壁造像对比
钱江晚报:您是什么时候接到央视邀约的,能否说说整个过程。您的讲述不到两分钟,如何准备?您提到第一稿最后那句话很舍不得,后来为啥没有用?
杭侃:第一次到央视演播是2月3号,2月5号、7号进行了走台,9号录制备用带,现场有些节目是直播,有些是放的录播的内容。国宝回家这个节目是直播的,是佛首第一次公开亮相,后台有许多文博工作人员在工作,确保文物的安全。
具体要我讲述的内容,是除夕那天中午才确定的,不断有一些细节的修改。需要文物和央视的编导进行沟通。最后的那句话就是我第一次鉴定它的时候的感受,也比较口语化,不知道编导为什么没有接受,而是修改为“这尊微微含笑的佛首见证了天龙山石窟精湛的艺术水平”。
钱江晚报:能否说说这尊佛首的微笑。您提到,在鉴定的时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在微笑,每个角度都是美的,好像在跟流。为什么这样一种微笑能打动人,即便我们并不了解佛教艺术。您也说过,文物除了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还有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等,能否从这些角度说说它的价值。
杭侃:因为它的美,能够让人心静,即使你不了解佛教,你也会感受到它的静美。佛像的时代特点和艺术水平也是不同的,这尊佛像的水平很高。
过去通常说文物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评世界文化遗产就是从这价值去阐释的,但是,文物还有文化的价值、情感的价值等等,比如这尊佛首的回归,牵动了那么多国人的心,这里面就有情感的因素在内。
钱江晚报:相由心生,这心是制作者之心,也是观看者之心。您在讲座中还提到这尊佛首制作的刀法。它在佛教艺术上和北魏造像有很的不同,不是直平刀法,而是圆刀,您的微信头像,就是北魏造像,同样也是微笑的佛首,可否具体谈谈它的不同。
杭侃:这个要结合着实物来讲,北魏的佛像因为用的是法,出来的线条比较劲力,比如佛像的鼻梁,并不是一个柔和的曲线,而是一个下切的直面,这样的造像,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献里说的,让人觉得懔懔然若对神明。而这尊佛首因为用的是圆刀法,线条比较柔和,加上砂岩给人的质地感,让人感到的是一种亲切感。
钱江晚报:我们现在知道,这尊佛首出自第8窟北壁主尊。但是,天龙山石窟的佛像都无首,当时如何确定它的原处?在鉴定的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杭侃:这尊佛首肉髻低平、面相圆润,鉴定它致的年代和所处的地域并不难。佛教造像需要遵守一定的仪轨。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就是三十二个特别显著的与常人不同的地方,还有八十种细微难见,不易察觉,而能让人生欢喜心的地方。
三十二相里,有顶上肉髻相。这尊佛首的顶上肉髻拿专业术语说,就是肉髻低平、其上五纹饰。这种肉髻流行于北朝晚期至隋代,它是比较典型的北朝晚期到隋代的造像风格。
它高44.5厘米,佛首的后面经过了修整,因此可以判断,它不是一般的造像碑和单体造像的佛首,而是出自石窟的佛像。
而这种石质也可以推测是天龙山的,主要是天龙山石窟许多造像流失海外,有一些知道是出自天龙山,但无法肯定是哪一个具体的位置。这尊佛首因为有老照片,佛首的风化分、砂岩里含的颗粒等细微的分都能一一对应,因此,可以确定它是第八窟北壁主尊的佛首。
盗割前的天龙山第8窟北壁龛内主尊佛像
钱江晚报:如何判断它的样式是出自天龙山石窟?
杭侃:比如艺术水平和石质。特别是佛首右脸颊的斑驳痕迹,有一道明显的风化面,从右眼睑下向右耳延伸扩展,形状与实物完全一致。更重要的是面细小的砂岩颗粒,和上世纪20年代外村太治郎、岩田秀则拍摄的天龙山石窟旧照相符——1922年3月拍摄的《天龙山石窟》图版35和1923年10月拍摄的《天龙山石窟》图版41所示第8窟北壁佛龛内佛像的原状图片。
因此,可以判定它即是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的佛首。
岩田《天龙山石窟》图版41截图(左图),佛首回运后拍摄的高清图片(右图 罗征/摄) 文物供图
钱江晚报:您第一次接触天龙山石窟是在1996年,能否说说当时您的印象。
杭侃:那一年我还在读博,是跟着师兄李裕群去做天龙山的测绘,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山色非常美,石窟艺术也很吸引人,就是破坏得太惨了
钱江晚报:天龙山石窟在普通人的印象里,名气并不,但是,它在艺术史上创造了“天龙山样式”,能否从美学艺术的角度,举例说说这种样式。
杭侃:简单地说,天龙山样式主要指的是天龙山的唐代造像,雍容气,婀娜多姿,完全可以作为唐气象的代表作。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艺术水平,和太原在当时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太原是唐代的龙兴之地,武则天又是并州人(约当今山西太原、同和河北保定地区),太原成为唐王朝的北都,人力、物力、财力都有保障。
钱江晚报:第8窟完成于隋代,是天龙山石窟中规模最的洞窟,除了,它还有哪些特点?
杭侃:它是天龙山石窟中唯一的一个中心塔柱窟,完成于隋代开皇四年(584年),也就是隋朝建立不久,因此,这个窟带有过渡时期的特点。
这个窟有功德碑,内容比较丰富,从碑文可以看出是一些中下层的军人,和当地的居民一起开凿的,开凿的目的是为皇帝、皇后、太子和晋王祈福。晋王就是杨广,他曾经两次出镇晋阳,第一次在开皇元年到开皇六年,因此,这些人为晋王祈福,希望他能有“磐石之安”。
天龙山的石质不太好,风化是一个问题,第8窟因为是中心塔柱窟,原来又有裂隙渗水,所以风化的问题一直比较严重。
第8窟外景
【记者补白】
关于第8窟,当时开窟造像的目的,在于“以此净业,仰祚天朝圣上寿等乾行,皇后季均厚载,储宫体明离之□,晋王则磐石之安”(录文依李裕群)。
这里就是杭侃提到的“晋王”和“磐石之安”。
晋王,就是杨广,当时他还不是隋炀帝。隋开皇元年(581),杨广被立为晋王,镇守晋阳。他两次出任并州总管,第一次在开皇元年至开皇六年,所以发愿文中祈愿晋王有“磐石之安”。
曾有报道提到:隋开皇四年,也就是公元584年,杨广下令开凿第8窟,也就是这尊含笑佛首的所在。
杭侃说,这一句还是有问题的,从现在的碑文看,看不出是杨广下令开凿的,就是手下一群中下级军官和一些民众为皇帝皇后、太子、晋王祈福而开,类似的发愿文常见,是捐资开人的套话,其实和皇帝没有什么关系。
净土宗的发源地就在并州的玄中寺。并州在东魏、北齐和隋、唐的地位很重要,又是龙兴之地,屯有重兵。隋代初期沿用府兵之制,所以就不难理解,天龙山的第8窟完工之时,开凿者中为何有许多军府人员(都督、别将、幢主等)。
功德碑文中,还出现了一个名字“陈回洛”,又被称为“施手、寨主”,因此,他很有可能是实际主持开窟造像的人。而这些人中有乌丸、明、和、兰、段等明显来自胡族的姓,所以可以说,这是军民共建、胡汉协作而成的一个洞窟。
隋朝建立之后,万象更新,隋文帝励精图治,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好面。
第8窟的净土信仰出自普通军民,连同隋代初期出现的宁远将军(古代将军名号之一,在隋朝为从七品武官)、武强县县丞董钦造像等著名的西方净土题材的造像,可知隋代的净土信仰已经深入民心。
第8窟中心立柱西侧
钱江晚报:您说过,美是感受和感动的能力。这种美是遥远的,但又是真实的存在。比如杭州,也有飞来峰石窟造像。对于普通人来讲,尤其是对佛教艺术不了解的人,我们如何感受佛教之美,石窟造像之美?
杭侃:佛教对古代社会影响很,留下了量的佛教艺术品,包括各地的石窟造像。这些造像有很多精品,古代的工匠在开窟造像的时候是很虔诚的,就像米开朗基罗一样,“自己手中的雕刻工具,是在粗糙的石头表面下,唤醒里面早已存在的生命”。其中的艺术杰作,即使你不了解其具体的内涵,你也会觉得它们好看,当然,如果能够了解一些石窟造像的内涵,对于欣赏它们肯定会有益。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IT百科:
怎么平板写字传到电脑上 华硕X299怎么关闭cpu超频 华硕主板怎么关掉虚拟化
网者头条:
乒乓球三大赛事是什么 2019年什么星座有 19岁属马的明年怎么样 做梦理发是什么没理干净
王哲博客:怎样让服务器一直开着 seo网站优化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