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爱收藏文化网 >> 收藏

为对联书法《妙墨中国心》主创揭秘:书法节目如何避免曲高和寡?特立独

为对联书法《妙墨心》主创揭秘:书法节目如何避免曲高和寡?特立独

如果没有学过书法,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应当如何欣赏楷书、草书?总是提笔忘字应该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世称康南海。晚年居住并卒于青岛。康体,往往很多人会从书本中寻找答案。但随着首档书法美育类节目《妙墨心》的播出,指的是清末著名思想家康有为的独有的书法风格,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可以通过综艺媒介,学术界又称康体为“破体”。康有为在书法上力倡北碑,了解到书法到底是什么。

本周,其书自成一格。康体书写上以平长弧线为基调,《妙墨心》即将在浙江卫视收官。浙江卫视发展中心、《妙墨心》制片人张晓晖与《妙墨心》总导演周路莎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周晓晖坦承,转折以圆转为主,《妙墨心》作为一档书法节目,长锋羊毫所发挥出的特有的粗茁、浑重和厚实效果在他书作中有很好的体现,无论是业内同行还是专业老师,迥然异于赵之谦的顿方挫折、节奏流动,都并不看好其播出效果,也不同于何绍基的单一圆劲而少见枯笔,“家完全不知道这样的一档节目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形态”。但第一期节目播出的反响却远超他们的想象。一位节目观众也曾反复观看《妙墨心》的每一期节目,这是他的别开生面处。至于线条张扬带出结构的动荡,“篆书”那一期他甚至看了八遍,随时拿着笔记本做记录。在周路莎看来,这是《妙墨心》交出的答卷,“我们还是希望家在看完每期节目后,都学会一些(书法)窍门儿。这样对众关于书法入门和认识的过程也能产生一定帮助。”

节目现场邀请观众写书法。

从书法展中找寻灵感

制作一档书法节目,张晓晖一开始并没有抱太高期待。“最开始我们还是想着第一步先跨出去。毕竟,浙江自古以来跟书法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如果不带头做,不太说得过去。”

但对于如何做,制作团队曾针对节目方向展开过诸多讨论。有人提议讲书法故事,有人提议强调美育,也有人希望注重书法技巧或者书法历史的演变。但在张晓晖看来,一档书法节目不能单一地侧重一点,否则会让一档原本门槛颇高的节目变得更加单一和狭窄。最终,节目选择突出书法美育的概念,邀请了包括文学家钱文忠、文联副陈振濂、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系吕金柱、美术学院教授王冬龄等专家学者,也请来了演员吴樾、钟楚曦,歌手于湉,词作者方文山等知名人士,从不同的视角来讲述与书法相关的人文故事。

文学家钱文忠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书法,周路莎曾前往诸多线下书法展览寻找灵感。其中一个展由书法专业学生主办,不少作品融入了年轻人的创意,例如把书法字体写在亚克力灯箱上,再通过光影艺术打造在不同载体上。周路莎也观看了王冬龄、鲍贤伦等多位名家的展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艺术)展现。像王老师的展,更多会呈现草书的气魄感和延绵感;像西泠印社的展上的一些作品,则秉承‘入古’概念,比如把吴昌硕先生的印进行完整体系化的梳理。”

周路莎将这些元素尽可能地呈现在节目中。例如《妙墨心》里也出现了草书的投影、古诗四帖等内容。“书法本身就是一个‘入古出新’的题材,我们也想结合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展览方式。这些对于我们节目创意来说都非常关键。”

钟楚曦穿汉服写毛笔字。

书法内容要深入浅出,降低理解门槛

提及书法,众皆知书法书体:篆、隶、草、行、楷。因此节目也以书体作为切入点,将节目划分为五个篇章,每个篇章一期,挖掘它们的来龙去脉。

但对于一档从没有先例的书法节目,怎样创新的形式才能吸引观众?周路莎认为,书法上的“入古出新”与节目制作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节目要“上古”,从家最了解的书法最基本的五体入手,然后每期中以故事和人物来作为载体切入,这样从故事到人物,从人物到书法艺术,可以初步实现深入浅出。“我们需要首先有效地降低(书法节目)入门门槛,让观众在情感共鸣上能够接受。”

西湖边的书法爱好者。

拿“楷书篇”为例,该期节目将智永作为切入口,既讲述了智永对王羲之始创的南派书风的传承,也呈现了其创作的《真草千字文》对后世书法的影响。“篆书篇”则以一段短片向观众讲述小篆的发展历史,从李斯创小篆、李阳冰复兴小篆、吴昌硕与西泠印社发扬金石篆刻文化等时刻,清晰地梳理了篆书的发展脉络。

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张晓晖认为,与其单纯讲述书法演变、书写技巧等较为垂直的话题,“书法美育”更能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例如,很多人知道《兰亭集序》这首诗,甚至背得很熟,却不知道如何欣赏这幅书法作品。于是节目聚焦于《兰亭集序》中21个“之”字不同的写法,老师不仅要讲,还要现场给家做演示,让观众一起动笔来写,再把所有写的“之”字投到屏上点评。“这样一来,更多电视机前的观众会有代入感,觉得书法的门槛也不是很高,可以接受,听着也挺有兴趣的。同样我们也想通过这个字告诉家书法的美,不是一模一样,是各有形态、千变万化的。”张晓晖表示。

“我们在人群的邀请上,也尽量保证多样性。”周路莎补充道。现场观众不仅有书法专家、业余书法爱好者,同样有演员、学生,还有完全没有接触过书法的普通人。“我们希望不同的人群能一起和书法进行对话与演示,更加呈现书法是一种无门槛的交流。”

用动画、小课堂、趣味互动等方式避免说教

随着近几年文化节目的流行,观众已经逐渐惯通过综艺媒介深入感受并探究某一文化、艺术背后的历史与传承。但相较古籍、诗词、国宝,书法仍具备较高的欣赏门槛,节目更易“曲高和寡”。

“这也是我们创意之初最担心的问题。”周路莎坦言。在制作过程中,周路莎咨询了诸多书法专家,也调研了不同年龄的普通百姓,“如果要看一个书法节目,会想看什么类型?吸取各家之言,我们再去找到平衡点,才能够让这个命题进击更多人的痛点。”

在调研过程中,周路莎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都会“提笔忘字”,包括节目组在内测试时,喷嚏的“嚏”字几乎没有一个人写得出来。于是他们便将这类互动加入到节目中,作为与观众沟通的桥梁。“书法本身就是汉字的一种载体。这样的切入口对众来说是非常亲切的,那么也就尽可能拉近书法和众的距离。”

周路莎也尽可能将电视语言趣味化。比如在介绍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时,如果只是直接向观众说《祭侄文稿》有多好,就很像说教。于是节目首先将《祭侄文稿》放到位于西子湖畔的“妙墨赏屋”之中,无论是街边遛弯的老年人,对书法感兴趣的年轻人,都可以在这个实体空间内给这个作品投票,紧接着再提出疑问: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名帖,群众喜好度投票却排在最低?而后,演播的专家再进行专业解读,并由艺人进行历史情境重现。这些方式都可以拉近观众与《祭侄文稿》以及颜真卿的距离。

《祭侄文稿》。

不仅如此,每一期节目最后还会有趣味性的“妙墨小课堂”,通过最简单的语言和实际教学,告诉众怎么去写好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字,比如说“福”字,“美”字,“妙”字等。“我们希望观众看完这个节目还能学到一些书法小窍门,让家在生活中也有提笔的冲动,而且发现提笔并不难,只要能够持之以恒。这也是我们的初心。”周路莎表示。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标签:书法 妙墨中国心 周路莎 张晓晖 祭侄文稿 篆书



IT百科:

android7.0流畅吗 其它电脑可以装macos吗 ios系统可以学编程吗


网者头条:

怎么检测翡翠注胶酸洗 玉石地板怎么清洁保养和清洗 猫咪为什么不睡醒 狗狗经常摇头是怎么回事


王哲博客:酒店网站建设优点缺点 seo网站有流量没排名

相关文章

私人收藏:别样生活中的艺术品味

私人收藏:别样生活中的艺术品味在生活的诸多方面,艺术品味都能体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对于热爱艺术的人来说,私人收藏无疑是最能展现品位和品格的方式之一。从古老的文物到当代的艺术品,从装饰品到收藏品,每一件藏品都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