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爱收藏文化网 >> 艺术

略乾隆青花不看作品也能“指点江山”,当代书法批评已成套路清三代

略乾隆青花不看作品也能“指点江山”,当代书法批评已成套路清三代

“批评”之道

■刘照剑

当代最热门的文章应该属于批评文章,佛手、荔枝、蟠桃、石榴(福、禄、寿、喜)“四果”;或石榴、佛手、蟠桃(多子、多福、多寿)“三多”,主要还是缘于这类文章的实用功效性。能抬人,每盘一图,能压人;能成人,四件或三件成套烧制及使用,亦能毁人;能让你活,遗憾的是手上仅有这一件,亦能让你“死”。

说起批评文章,其余两件或三件已然失散,致无外乎以下几类:一是奉承类。写这类文章本质上和行贿没什么区别,难以团聚了。“一是斋主”:诗人、福建作家协会会员收藏家协会会员、鉴定师、评估师文化艺术人才库艺术品一级鉴定师孙瀛洲古陶瓷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物网高级鉴定评估师欢迎关注“一是斋”微信公众号,语贿、文贿和物质行贿几无二致,文贿的效果甚至超过物贿,这类事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二是故作批评类。这类文章貌似是“批”,实则是献媚,其“无耻”程度远超奉承类,恰如曾子所谓“胁肩谄笑”之流。三是侮辱攻击类。这类文章谈不上任何客观公正,要的就是一棍子打死,再踏上几只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作者用心险恶,实质上是以笔。四是实话实说类。这类文章倒也真实,能体现人物的真实状态。然而因为作者太过实在,被写者便也很实在;作者煞费苦心,被写者却完全无感,乃至可能束之高阁。还有一类,是顾左右而言他。通篇谈什么哲学、美学、历史等,临了笔锋一转,蜻蜓点水似地蹭你一下,让你觉着似乎你的水平已达巅顶,其实和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批评文章分被动写与主动写,被动写的往往都是朋友及门生故旧,掏银子的主。主动写的也分几种。一是对某人的作品忍无可忍,狂泄怒火型;二是歌颂领导型;三是蹭个高度和热度型,谁的名头写谁,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热脸贴个冷屁股。请人写评论,想不落俗套,剑走偏锋,以示与众不同,似乎只有三种人可以把评论文章写得痛快淋漓。其一是师辈,其二是平辈,其三是仇雠(chóu)。也许只有他们,才能毫无顾忌,“痛下杀手”。这种文章,会犹如疾矢利剑,刺得你无处躲避,扎得你痛不欲生,这样的文章,既可以写得堂堂正正、铿锵有力,也可以写得嬉笑怒骂、恣肆。

鬻文为生,自古有之。但相比古代,当代的需求更甚。一些人总认为自己的水平已达峰巅,“我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高薪买赞当然在所不惜,以至文丐横行。历来文人似乎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士,第二类是文匠,第三类是文丐。写而不卖的称文士;以卖文为职业的称为文匠;如果一味只为赚钱,昧着良心说话,便是十足的文丐了。名利至上,有些人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遂不惜重金买赞。评论家计字取酬,一篇文章几千甚至数万,令人咋舌。卖文之风自古就有,但很难换钱。赵壹说:“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李白说:“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但也有赚钱的,据说,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得黄金百斤,历代无人超越。

花钱买赞,为人不齿。但业已成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越是水平低的人越找头衔的评论家,不惜真金白银,恨不得让人写尽天下之美誉。有些人把这些“天文”视若传家之宝,更有甚者,把这些赞美之词勒碑刻铭,以图不朽。想到启功先生自撰墓志铭中之“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自损自贬的精神,以及“身与名,一齐臭”视名利如粪土的气概,想必是早早为自己写好墓志铭,以防自己百年后,被那些跑调的评价盖棺论定。

花钱买骂,按理说没有人愿意,但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博眼球。但这些都不是真骂,真骂人的文章,是评论家主动干的事,点灯熬夜,费油耗电,通宵达旦,还没人给一分钱。评论家即使要骂,也只能是拐弯抹角,寓骂于赞,不会真的黑下脸批你一通。如果评论家真的直言不讳,估计你早就旱地拔葱,拍案而起了!你见过几个人花钱找骂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评论家的骂往往充满了艺术性,让人捉摸不透,读不懂是骂还是夸。

说到骂人,不妨多说几句。王力先生在《骂人和挨骂》一文中写道:“骂有文骂和武骂两种:唇舌剑,勾心斗角,这是文骂。声色俱厉,吐沫横飞,这是武骂。文章里的骂、应该都是文骂了;然而不然,笔下有臭骂、毒骂,骂人家的一生以至于祖宗三代,依我看都应该归入武骂的一类。”骂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骂上不骂下,谁也不愿意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去骂一个无名小卒。骂人的文章家都爱看,只要你骂得痛快,骂得歇斯底里,至于骂的什么人,对与错,全然不顾,看客们便叫得欢,就像看砍头一样,像是被人掐着脖子拎起来的鸭子似的围观。

一般人,如果骂起人来,有的是利器,对自己,却用层层盔甲装备,以策万全。例如,叶灵凤曾这样描写鲁迅:“阴阳脸的老人,挂着他已往的战绩,躲在酒缸的后面,挥着他‘艺术的武器’,在抵御着纷然而来的外侮。”另有一篇小说的主人公,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照着老例,起身后我便将十二枚铜圆从旧货摊上买来的一册《呐喊》撕下三页到露台上去便”。鲁迅对此的答复是:“我记得《戏》周刊上已曾发表过曾今可、叶灵凤两位先生的文章;叶先生还画了一幅阿Q像,好像我那一本《呐喊》还没有在上茅厕时候用尽,倘不是多年便秘,那一定是又买了一本新的了。”

又如毛姆,他对待批评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他说:“千万别把批评太当回事。”“我的第一个短篇被某个书评作者苛评。我一肚子气,说了关于那个人的一些难听话。后来有一天,我把那个短篇又读了一遍,意识到他是正确的。的确肤浅,结构也糟糕。这件事我一直没忘,几年后,德国空军轰炸伦敦时,我往那个书评作者家的房子上打了一束光。”

文人骂人见功力,挨骂更见水平。胡适曾说:“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年半年,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梁实秋先生为《拓荒者》上称他为“资本家的走狗”,就做了一篇自云“我不生气”的文章。“《拓荒者》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是哪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份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

鲁迅骂梁实秋:“又不知道‘主子是谁’,那是属于后一类的了,为确当计,还得添个字,称为‘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每当媒体问起与鲁迅当年的骂战,梁实秋淡然处之,不发表任何对鲁迅不利的言论,始终三缄其口。有一次女儿看了鲁迅的文章,就问梁实秋,为什么不趁机说明一下,让更多的读者知道你的真面目,绝对不是鲁迅描绘的这个样子呢?梁实秋坦然道:“我与鲁迅本来就无仇恨,只是观念不同,现在鲁迅死了,他的观念也随之作古,还有什么讨论的必要呢?”

古人批评的艺术性是当代人所不及的。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东坡曰:‘鲁直(黄庭坚)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笑,以为深中其病。”真可谓一语中的,直击要害而又不失和气。

当代的批评已成套路,在各种研讨会上,即使他看不到你的作品,临时上场,仓促应战,也能讲得眉飞色舞,唾沫飞扬。往往是先轻轻拍你一下,然后海阔天空地给你谈艺术理论与现象,属于典型的“顾左右而言他”之类。一篇文章,改头换面,可以套在任何人的头上,赞你、骂你,也许都不是针对你,一笑耳。正如麦家先生所言:“多数人说了一辈子的话,只有临终遗言才有人听。”

当代的批评家难做,批评文章难写,批评活人的文章尤其难写。批评活人,不如批评死人,批评今人,不如批评古人。批评当代的人,无异于趟雷区,无论如何小心,都难免挨炸。捧不得、骂不得、媚不得、辱不得,实话说不得,攻击要不得,没有比说真心话更困难的事。至于奉承类、侮辱攻击类,更是为人所不齿。种种不良现象的衍生,是导致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的催生剂,长此下去,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

以上诸多问题,只是批评界存在的少数现象,很多批评家依然坚守着内心的那份纯净,不媚权贵,不事土豪,不恃强欺弱,敢说真话,真正发挥了批评家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作用。正是这一批有风骨的批评家的坚守,使之成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正如林则徐所说:“苟利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畏世俗、权势,不为金钱、利益所动,一腔正气,始终保持着文人的那份尊严,才是我们文艺作品批评声音的主流,是优秀文艺作品的守护者。

来源:2020《书法报》第42期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鲁迅 梁实秋 黄庭坚



IT百科:

显卡灯光挡板怎么装 电脑怎么判断是否内存溢出 硬盘怎么设置一键启动项


网者头条:

给店铺起名字带什么字好 想做仿古董生意从哪开始 武汉龙瑞字画价值多少 洒金翡翠变色怎么回事


王哲博客:高端网站建设网站设计方案 厦门网站seo优化哪个好

相关文章

艺术的力量:改变生活的无限可能

艺术的力量:改变生活的无限可能艺术是人类表达自己的独特方式,它不仅能带来美的体验,更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新认知。艺术的力量往往隐藏在平凡之中,却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无穷的影响。首先,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