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乐,文化事业之源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新兴的信息技术带来了超乎想象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挤占了人们阅读的时间和内心的宁静。但是,我们仍不能忽视阅读给个
宋代的刻书事业,他探究意境与境界内涵,因政治需要和文化诉求,并将其分为“有无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随经济的发展,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逐渐兴盛发达。出现了许多刻书机构、单位和个人、官刻私雕并举。庐陵刻书三种类型兼有,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乃是最为系统的意境论。《庄子》本身即是意境无穷之作,多私刻,在创作中也追求象外之意,民间刻次之,更使得作品浑然一体。故方氏在评点《庄子》时,官刻最少。三种不同方式的刻书,尤其注重对意境的把握与提炼。注意点的把握首先,有着不同的性质,方氏认为庄文“逸”。“逸”是美学中别具意味的审美范畴,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取向与品位。
刻书总览
私刻与民间刻较多的事实无形中在言说庐陵一地民间文化氛围浓厚,有三层含义:一是超脱,而刻印书籍多为庐陵先贤文集,超脱之义是从“逸”字本义引申来的,则代表对乡贤的认同与尊崇,无声中也是对乡邦诗学传统的承继与发扬。
除却前三种刻书方式,还有一种商业性质的刻书——书坊刻书。西刻书在南宋中期以前,主要集中在南昌、抚州、和赣州。州本书法上求真,以颜真卿和柳公权为宗。书法艺术上的求真求似,却忽略了雕版用字的特点,加之各书书体不尽相同且与外界减少,故吉州本的后续发展稍有欠缺。代刻书刚刚起步,故而数量相对较少。
从总数上看,官刻数量最多,私刻次之,坊刻在庐陵为无。书院刻书占总数的13.8%,刻书中,庐陵先贤所著书占37.9%,其中官刻中庐陵先贤撰写的占31.6%,私刻占50%,私刻刻印先贤所著文集最多,官刻次之。私刻的性质及特点使其刻印在书籍选择上有较的自由,而倾向选择本地先贤的著作也在情理之中。
明代刻书繁荣,因经济较为发达,政治相对稳定,加之统治者的提倡。刻书在明代蔚为观,刻书总数远超前代。但书院刻书稍显式微,官刻和私刻发展迅速。书院刻书占总数的1.5%,宋朝书院刻书占13.8%,元朝占30%,与此相比,明朝显然成降落之势。而这与书院自身发展趋势成负相关。
究其原因,书院数量的增多以及规模的扩并不直接相关于文化的发展。书院刻书数量的多寡与书院数量的増加具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直接相关。书院是否刻书以及刻印何种书籍,刻印多少,影响其做决定的因素非常之多。
当然,书院必须存在是其先决条件。书院本身发展的鼎盛于书院刻书的萧条,其原因有很多。具体到每一个书院自身的发展趋势,比如自身经费的多寡,政策的支持,是否有刻书需求等等。明代,就书院自身刻书需求来说,经由宋元两朝的积累,其相对能自足。明朝官刻书籍中,庐陵先贤撰写的占5.9%,私刻中占45.5%。
清朝刻书总量蔚为观,官刻、私刻、坊刻相较前朝都有较发展,坊刻的发展尤为喜人。书院刻书虽仍主要以梅溪书院、白鸯洲书院为主,但有新元素加入,复真书院也开始刻印书籍。综而观之,书院刻书占总数的2.1%,在所刻书籍中,为庐陵先贤所着的书官刻占3.6%,私刻占74.3%,坊刻占50%。私刻是最多刻印庐陵当地先贤作品的。官刻中刻印庐陵先贤作品$比例降低的原因是清代是集成的一代。分学科领域进入总结阶段。庐陵官刻多以刻印方志为主,各府志、县志、书院志等。清代是刻印方志的高峰期,故而庐陵先贤的文集刻印相对较少。
从书籍刻印种类来看,书籍种类更趋多样化与工具性。宋代的官刻几乎都是刻印作品集。元代的官刻也相对多为别集。明代官刻多刻印方志,刻印书籍的性质偏工具性与总结性。清代官刻则更为明显,府志和县志占了很分,究其原因,明清两朝思想监控较严厉,文学创作所受限制较多,故而文人多埋首故纸堆,进行总结与整理工作。另一方面,这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趋势。文化或者说文学在经由宋元两朝的积淀后,需要进行文化自醒与反观自身发展。此时的文化整理与总结就是水到渠成的之事。
书籍刻印的连续性是庐陵一地内化传统的外显。综观历代刻书,庐陵不管是官刻还是私刻,抑或坊刻,其对书籍的选择是谨慎的。清代私刻,除却庐陵先贤文集,仅刻印了《金元明家文选》,《陈修园医书》,坊刻刻印了《岳忠武王集》。《金元明家文选》的刻印是对文重视的无声言说。《陈修园医书》作为医学书籍,工具性比较高,利用率相对较高。《岳忠武王集》的刻印,某种程度上是在宣誓庐陵作为忠义之邦的主导权。欧阳修谥号文忠公,周必封益国公,其文集名《益国周文忠公全集》。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义高洁气节,无与伦比。
除却方志或庐陵先贤的著作,其他的都是经典或工具书。对书籍选择的谨慎是对刻书这一行为的重视,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当然不排除这种谨慎中有保守和排外的倾向。但正是这种内化的自持方能使传统的传承更为完整与恒久。庐陵被视为文章节义之邦,诗书忠礼之郡,敦厚恭检、温良润玉的品质是其底色。清代作为集成的一代,其私刻某种程度上最能代表审美取向与文化品位。
庐陵刻书在明清两朝达到顶峰。元代因战争与当政,文化发展被迫中断,故而刻书较少。官刻呈稳步发展的态势,私刻发展态势喜人,明清两朝,私刻如雨后春笋,迅速攀升。相较官刻和私刻,坊刻发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宋代和明代两朝,坊刻数量为零。宋代已出现坊刻,新余的《增广太平惠民和剂方》10卷就是于丁未年临江府由新余吾氏所刻。明代的坊刻相较之前是更发达的。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在江浙沪等沿海地方,出现了商品经济。书房刻书即以营利为主要目标。故,明代的坊刻理应是更发达的,但江西处中内,而庐陵又处江西中,故而受到的影响更小。明代江西坊刻较发达的有赣州和金溪。赣州有清献堂,刻印了《书经集注》《诗集传》《春秋传》等经经典。
金溪有西昆馆,刻印了《古今搜乘》《四书集注》《汤睡庵先生鉴定易经翼注》等。坊刻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旨归,故其刻印的多为科举所需之经典书目。庐陵的刻书由宋始,元代低潮,明代迅速发展,清代达到顶峰。其发展轨迹与总体的刻书是一致的,但背后的原因却不尽然同。
刻书之盛,直接表现为刻印书籍数量繁多且质量上乘,而与之相关的因素如刻工的专业化也是体现。有宋一代,庐陵刻工良多且都具有较高的素养。
综而观之,刻书在庐陵的发展趋势是宋初兴,元稍有中断,明达到鼎盛,清渐趋沉寂。刻书的发展轨迹跟科举是并轨的。由此观之,刻书与科举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周必与庐陵刻书
刻书之前的准备活动如撰书、编书、校订等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周必的文集,如《斋文稿》、《别稿》、《平园续稿》等都是亲自手编的。亲自手编一般都悉心选择,精益求精。欧阳修晚年为自己文集编次时,精挑细选、可谓呕心渐血、艰苦备尝。
周必对刻书有着赤忧之心,对庐陵先贤欧阳修文集的校勘与刻印小心谨慎,用诸本编校,力求精善。对于刻印技术的追求,他也有着十足的热情。
周必呕心沥血刻印欧阳修文集,原因有多个方面。对先贤的重视与尊崇是其一,周必在自己的文集中提及过自己对欧阳修的尊崇与敬仰之情。
周必对欧阳修的惺惺相惜,与欧阳修有着极为相似的人生经历,且二者皆四岁丧父,家庭困窘,同为由母亲抚养成人,故而受母教影响极。关于宋代文人与母教的关系考可作更深入的研究。周必四岁丧父,所怙惟母;欧阳修四岁丧父,欧母画荻教子。
利他与自反:刻书业对庐陵文化的影响探微
著书、刻书究其本质是对时间可冲淡一切的有力反抗。用文字抵抗时间,以自家言铭记历史。刻书,是上接续传统、下开辟新径的一种转折点式文事活动。刻印书籍,尤其是乡贤的文集,利于乡邦诗学的建构与—地文学传统的承续,这本身是一种带有象征意味的仪式性活动。
庐陵刻书作用举足轻重且属于福射发散型的,它对庐陵一地的影响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本身与其他。刻书对于本身而言,是自反性作用,由一开始的促进刻书业的飞跃式发展,到有一个放缓期,再到会自己反思本行业。自反是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庐陵刻书就是如此。
书籍刻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却对刻印业本身的促进,对其他方面也有着非常重的作用。书籍的批量刻印,使得记录这一行为的文体得以发展,催生或促进某类文体的发展,如序跋;书籍的刻印使得某一流派得以有实体的认证,促进文学流派的传播,如江西诗派和江湖诗派;促进刻印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刻印集子的増多,改善了文人的阅读环境与条件;促进文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
刻书的兴盛,直接催生了序跋这种文体的形成发展。前人在刻印好书籍之后,一般会有记录书籍刻印缘起、过程等的应用文体;有时在一书刻印好之后,也会专门请人写序,书前谓序,书后谓跋。《诗经》就有小序,很多书目也有序。序对文章的作用是提纲挈领式的,总括整个刻书过程。序的集结,特别是家集序或先贤文集的序易于形成一种传统,乡邦之情,故园之思,心理上的认同与驱于同一的情感。
刻印行为的重复与増加,使得刻印业唯利是图,刻书质量下降;文集的刻印发行,也使得书本身成为商品,其面临被选择,于是读者选择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使某书经典化的过程。当然,未被选择的就日趋边缘化和沉沦。
当刻书产业化后,其运作就势必市场化,以经济价值为导向,而这种风向标会促使书商刻印名人的集子或有利可图的书,这种对书的“霸权”式选择也间接强迫读者的阅读选择。但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对书籍的选择过程。
在功利行其道的刻印业,有影响力的好书就显得弥足珍贵,于是求之者多也会有利可寻。书商或书坊多趋利,对书籍编集和刊刻质量等置于不顾。—地刻书业的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是渗透性的,从书籍流通到读者阅读,从书籍环流到读者的接受影响;追溯其源,则是书籍的出版与发行。
结语
庐陵刻书数量巨,且由宋至清,私刻几乎一直拔头筹。私刻是民间非官方的行为,它最能体现刻书自由,从刻印何种书、刻印多少、刻印版式都自定。庐陵私刻多刻印庐陵先贤的文集和一些经史原典。
前者可见其文化的地域意识,后者见其“师经”之心。对先贤文集的刻印是传统的延续与文化的继承,欧阳修、周必、文天祥、杨万里等人的集子刻印较多,可见其宗先贤之统。而刻书性质也是随时间发展的,当私刻也开始考虑受众等因素时,刻书的商业性增强,而这对庐陵刻书、庐陵文化有着利他和自反的双向度影响。
总之,庐陵文化在“师经”传统的视阈下,有着棱镜似的多面独特之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IT百科:
小米手机怎么降温儿童模式 三星手机时钟太小怎么变大 佳能相机取景一片模糊怎么回事
网者头条:
为什么平常做梦会很乱想 起名字生辰八字缺什么属性 四川哪座山里有古董 石家庄老圃字画价值多少
王哲博客:虚拟机服务器怎么弄路由器 英文seo网站标题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