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氛围中沉浸阅读读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提升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在当下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反而忽略了阅读的乐趣,更多地把它当作一种任务或负担。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在某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阅读,那么阅读
唐 阎立本《十八学士图》
宋朝学者钱易著作《南新书》记载:
“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京城长安举行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叫崔沆。
崔沆在评卷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叫崔瀣的考生,觉得他的文章写得很不错,于是就把他录取了。
到了发榜的日子,崔瀣发现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
按照当时的惯例,被录取的考生均为主考的门生,应当去拜访主考官——座主,感谢恩师。
周文将《十八学士图》
无巧不成书,崔瀣拜谢崔沆,两人同姓,师生二人的名字又和“沆瀣”一词(“沆”为水气,“瀣”为露水,合起来的意思即夜间的水雾。)相同。
于是不嫌热闹的人便传出了“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认为崔沆有的嫌疑。
这便是成语“沆瀣一气”的出处。
意思是崔沆、崔瀣两个人像夜间的水雾一样结合在一起,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彼此契合在一起。
含有贬义。
而在没有这个唐朝段子之前,“沆瀣”一词本身并没有贬义。
《楚辞》“远游篇”中就有诗云:
“餐六气而饮沆瀣”。
东汉文学家王逸为《楚辞》作注时解释说:
“沆瀣,夜半气也。”
古人认为夏日夜间水气凝结的露水,是上天赐予的甘露琼浆,长期饮用可以长生不老。
《汉书》也有类似的记载: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
刘松年《唐五学士图》
说的是司马相如享用“沆瀣”的方法很另类——呼吸,概是水气尚未凝结时,走进山林天然氧吧,尽享呼吸的快乐。
“沆瀣”加上“一气”,就成了含有贬义的成语,不过也有贬词褒用的。
如清代思想家王韬在《淞隐漫录》一书中使用“沆瀣一气”:“流离之中,惟以杜子美、李义山两集相随,故发为歌吟,抑塞磊落,感慨苍凉,与草堂翁沆瀣一气。”
说的是有个叫庄奋鹏的人,在流亡时期,只携带着杜甫、李义山的诗歌集,经常吟诵,直抒胸臆,他和草堂翁杜甫等人是沆瀣一气,志趣相投的人。
但现代人行文使用成语“沆瀣一气”,多为贬义。
IT百科:
怎么提升oppo手机的内存 硬盘改换格式怎么弄 联想windows键盘灯怎么开
网者头条:
有什么星座最难追求的女生 属马羊的头像女人性格怎么样 做梦一直醒的人叫什么 起名字的五行缺什么